早上开车习惯性的打开得到,今天推荐的试听课是硅谷来信的吴军老师讲的,走出越穷越忙,越忙越穷的怪圈。其中说到,很多人在问,"我这么努力,为什么还是不行?"实际上,我倒是觉得,上天不会亏待努力的人,但是,注意这个"但是"很重要,上天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。
回想自己的这么多年,我们又何尝不是呢?从创业开始就是不断的一直在忙碌,和每一位商业伙伴和同行交流学习的时候,大家都有这样的感慨。包括最近公司事情比较多了之后,我也跟向我反馈事情的同事反映,不要什么事情都直接跑来问我,自己先去解决一下。实在是搞不定了再来找我一起解决问题。这样以来我发现最近可以有时间坐下来思考问题,可以写文章给你看了,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。
1,干不该干的事情
我想这种事情我们每个人也都经历过,有的时候这种事情很多。有人说亲戚朋友让帮忙的事情基本上都属于这种,但是我个人觉得还好。虽然一开始上班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说我是老好人,不过这些年已经成长了不少。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去设计到研发,生产,销售仪器产品把时间都给耗尽——等一下我就会写到多线种操作对我们的损伤。
我自己一个人一直漂泊在外,直到后来有了媳妇孩子。因为父母老家,虽然他们都是很理解孩子的父母但是有些事情处理起来,还是会让我感觉很凌乱。我想这一切都是因为整块的时间被打乱了。以后我是不是可以每年抽出那么3-5次时间可以回家去陪上父母2-3天呢?我觉得这个方法还是不错的。
2,喜欢并行处理任务
这个就是我说的多线程操作啦。这个就是一心多用的问题,以前的我是研发也想管,生产也想,销售,营销推广都想去弄一弄,觉得什么事情都需要我。这两年因为开始增加线下推广的原因,我出差的时间开始多了起来。之后我发现我不在公司,虽然有那么一点点小瑕疵(我认为的瑕疵)好像很多事情处理的都很好啊。所以很多大佬在自己多元化的同事,告诉我们要做单一的事情才可以做好。
事实真的如此吗?比如说,我一个在南京做车友俱乐部朋友,他以前就是修车搞活动,事事也是都是自己去做,也是天天很忙。现在呢?车行交给店长,老婆做微商,自己做工程承包也交给其他人,然后自己就是做做房车租赁和客户做做交流。事情也做成了,也拥有了自己享受生活的时间。
所以整的来说,可以多做事情但是一个人做的事情绝对不能多,不然就是把自己忙死事情也做不好,做不好。
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做过一项研究,表明人脑同步思考的能力其实非常有限,在某一时刻只能接收、保留和处理少量的信息。因此"一心多用"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,还容易导致错误不断。类似的,速成的结果常常是狗熊掰棒子。
在脑子里过度积压任务,一开始的时候,小错误可能会被发现,或者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,但是,当有限的脑力跟不上一心多用的野心,任务积压越来越多时,大问题就会集中爆发。
德国飞机涡轮机的发明者帕布斯·海恩提出了一个被称为"海恩法则"的关于航空界安全飞行的法则。
海恩发现,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,都有大约30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事故,以及上千个事故隐患。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出现大的问题,并不表示那种做法就安全。比如一边开车一边发微信,每一次都是上千起事故隐患的一次,被别人按了喇叭,就已经上升到未遂事故了。如果还不注意这样做下去,早晚会被警察扣下,或者出交通事故。
分工下去之后就可以多线处理啦。
3,未老先衰的心态
接下来说要的是一些人,在年纪不大的时候已经不想思考了。这些人遇到一个和自己过去长期接受的观念不同的概念时,第一反应不是思考,不是花时间搞清楚,而是陷入惯性思维的泥潭无法自拔。比如我们每天看到报纸杂志上的一些观点,久而久之就会对一些观念坚信不疑,当再遇到一些和已有认知不同的想法时,就会本能地反驳。
今天的学习总结就是这样的。终级的解决方案我想就是时间和人员的安排,多年以前一位东南大学的教授就曾经这样和我说过,我不应该去做这么多事。但是年少的我是热血沸腾以为自己可以做好一切。几年下来我才理解到了他说的这点问题。虽然他是理论派的,但是我是实践派。但是我们总是会有一种假装努力的表现,自己在大脑在欺骗自己,以后一定要克服这种大脑无意识的挺控制,一定要去付诸行动。